【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趺陽脈浮,浮則為虛255】
趺陽脈浮,浮則為虛,浮虛相摶,故令氣■,言胃氣虛竭也。
脈滑則為噦,此為醫咎,責虛取實,守空迫血。
脈浮,鼻中燥者,必衄血也。
〔註〕:
誤攻、飲冷,皆可致■,固矣。
今趺陽胃脈浮而不大、無力而虛,則是胃虛與邪相摶,即不誤下,飲冷亦令■也。
若趺陽胃脈滑,則為噦者,乃熱氣擁鬱之■,非胃氣虛竭之■。
醫何可取實責虛,以自取其咎耶。
若趺陽胃脈浮,而鼻中燥者,此熱據榮分,榮熱迫血妄行,必作衄也。
世有以噦為呃逆者,不知噦即乾嘔也,以其有噦噦之聲,故又名噦也。
觀今病呃逆之人,與飲冷水則氣自臍下,衝上出口,而作格兒格兒之聲,聲長、時止者為實可治;聲短不已者為虛,難治。
〔集註〕:
方有執曰:此又出趺陽脈,而以噦與衄言,皆逼汗而不得汗之所致也。
咎,過愆也。
責虛,言求病於虛;取實,言反以虛為實而攻取之也。
血屬陰而為內守,故曰守空。
迫血,言劫汗也。
無字圖譜故令氣■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_dmarc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